油缸体

惊喜不多诚意太少抄隔壁作业的问界M7及格

发布时间:2022/10/20 15:54:34   

  31.98-37.98万元,这是宣布不造车的华为和赛力斯深度合作的AITO品牌自去年发布问界M5后的第二款车型M7的价格。定位中大型6座SUV,为增程式电驱车型。

  眼下正值M7刚上市火热期,网上甚至不少“理想L9这下要凉了”之类的论调。拜托,一个是中大型SUV,一个是全尺寸大型SUV,既不同级也不同价,这俩车型八竿子打不着好么。而显而易见的是:7年前研发,上市已经4年的理想one才是问界M7的真正对标车型。

  而理想one作为业界从不被看好到月销过万、同级销冠的成绩和打破了同级别月销量记录、创造了国产车30万以上级别前无古人的销量成绩的车型来说,市场的回馈才是最有力证明增程式车型的市场价值和潜力。这才有了问界、岚图等增程式车型的后来者。

  正因为有了理想one的“珠玉在前”,我们才能更好的对比和审视问界M7这台车究竟如何。以上,开启以下正文。

  外观:中庸且无特色,停留在传统油车造型设计上。

  外观和颜值,向来都是因人而异的,这里楞说问界M7外观不好看,实在是不客观。但判定一辆车的外观设计,却也不是毫无章法。笔者作为学过相关专业和有某国产车主机厂造型设计工作的浅薄经历,只发表一些拙见。

  其一,给我的主观印象,问界的M7的外观,即使是以燃油车的造型眼光去审视,以当下国内SUV火热的当下而玩出花的设计来看,M7不但没有突破,在线条的拿捏和造型面上的堆砌和细节的推敲甚至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准。而更别说在摆脱了传统三大件的束缚上,新能源车型本可以更为灵活、不受传统造型束缚的前卫设计,这些更谈不上。有的,也只是那毫不新鲜的前后贯穿式LED灯带了。

  其二,网上有很多拿问界M7和东风风光iX7外观相似的对比图片,但似乎是被问界水军给回怼了,但是怼的实在无力和没水平。我的观点是,问界M7大方承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毕竟,问界品牌跟金康塞力斯同源,而金康赛力斯前身是东风小康,所以造型的相似,倒也是很合理,只是,毕竟问界M7是30万以上级别的高端产品,这样的相似度对于消费者的心理还是会产生影响的,那就是:“我花了30多万,买了一台看上去不值这个价的样子”,潜台词就是:不认识我牌子就罢了,开出去似乎也没啥面子。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那隔壁的理想造型也好不到哪去,没错,论造型理想one也没前卫到哪去。但你要清楚,这款7年前开发的产品,如今已经走到换代的阶段,而理想one作为一台主攻二胎并且能接受新事物家庭的中大型6座SUV,设计理念上至少还是介于燃油车和纯电之间的,平庸但不庸俗,星环LED前灯在当时也是少有,唯一的区别仅仅只剩那个油车才有的标致性蜂窝状中网了。而在L9上,理想不但把星环LED灯带做成了业界从未有过的不间断超长尺寸,均匀度、连贯度、柔和度和色温都做到了业界第一,也成为首个搭载的未来将会成为法规的ADAS指示灯的车型。并且L9也把燃油时代的巨大中网削减的更小,更像一台未来感的新能源车型了。

  说回问界M7和理想one,在外观配置上,问界M7也并没有配备主动式闭合进气格栅,而理想one不但配备了铝合金发动机舱盖,也具备主动式进气格栅,要知道,这项配置,同级也不是什么高端配置,但是对于高速行驶控制进气量及风阻,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及快速达到发动机较佳工作温度有着显著效果,并且对于像问界M7这样带有发动机(增程器)的车型来说,在冬天电池保温时,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总结一下:还是那句话,外观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但问界M7确实过于传统和保守了。要知道,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这也是为什么能见到路上改的各式各样的理想one的原因。我也问过身边的一些理想车主对问界M7的外观感受,都回答太老气了。而问界M7即使想绕过年轻二胎奶爸这个群体,那么却绕不开更大年龄层对于增程式车型不了解、对华为车机不感冒甚至很难接受新能源新事物的窘境,毕竟对他们而言,这个价位的传统豪华品牌已经在他们心理根深蒂固了。而外观的劣势还有一点,这个我们下面讲。

  绕不开的轴距争议。

  毫米,很难相信这是一台车长毫米的中大型6座SUV的轴距参数。要知道即使是尺寸更小的问界M5,轴距也达到了毫米。问界毫米的轴距,只跟风光iX7的毫米相差无几。

  不要小看轴距尺寸,按照车型分类来讲,-mm才是中大型车型的范围,而问界M7却是车身长度在中大型这一级,轴距在中型这一级。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车型细分和驱动形式的不断发展,不该按这本老黄历的眼光看问题,毕竟,车内空间的大小,轴距占了很大的考量标准但不是全部。

  但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超长的车身和较短的轴距,在外观视觉比例上,尤其是从侧面去看这台车,造型上的劣势就会被进一步放大,那就是:过于长的前悬和后悬,让整车比例更为怪异,即使轮圈尺寸再大,也会有一种“穿小鞋”的效果。再回归到我熟悉的汽车造型设计层面来讲,当下车型为了美观和实用性,会尽量把四个轮子布置在车身四个边角,尤其是越野车和SUV,到了新能源时代,没了传统三大件的束缚,更容易这样布局,所以新能源车型普遍是车身小,但轴距和空间更大。

  而前悬和后悬过长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接近角和离去角度会被压缩,进而影响通过性。虽然问界M7这样的SUV并不以通过性见长,理想也是。但并不代表消费者没有愿意通过性更强一些会更好这样的心理优势诉求。而在满载离地间隙上,问界只有毫米,理想one是毫米,谁的通过性更强一些显而易见了。更何况假如你前后悬长,离地间隙小,那想打理想one,用可以升降高度的空气悬挂也可以做到,但可惜,即使是37.98万元的旗舰版本悬挂也与理想one一样,更不要说想去抢L9的客户了。也就是说,至少跟理想one比,这一层面上,没有拉出差距就算了,甚至还有劣势,看到这儿别急眼,不是还有车身空间没说了吗?我们继续。

  对于轴距短问题上问界M7官方说辞是,更大的车身有更小的轴距能够带来更灵活的操控,泊车也会更容易,这就有点强行PUA了。诚然包括理想来说,操控和更大的转弯尺寸都是这个级别不占优势的地方,但是谁都知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奔驰那样的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后轮通过随动一定的角度减小转弯半径,可惜奔驰EQS解锁这项功能居然要收费。一种是像一些纵置后驱车型那样的布局带来的较小转弯半径,比如福特探险者,同是5米多长的车身,轴距达到了3米多,转弯半径只有5.9米,跟一台紧凑型车相当。所以,轴距短对于一台中大型SUV而言确实是短处,就不要强行洗了。

  乘坐空间利用率高但与竞品并无优势

  官方说,问界M7的轴距虽短,但由于其L长度短,(简单科普一下,L指前轴到车内踏板的距离,进而影响到整个车内的空间转化率上,你可以理解为,问界M7的“公摊”更少)所以车厢空间利用率高。这个从实际效果看我是高度认同的,因为问界M7无论哪一排来说,乘坐空间都是可以的,甚至还推出了像中排的“零重力座椅”这样的让人眼前一亮的配置。

  但是,我要泼凉水的地方是:引用L更像是强行为自己短轴距从而不断压榨其它空间来“偷”乘坐空间的硬说辞,从官方对比的GLS和X7来说,这两台豪车因为采用了纵置发动机布局,L必然会长,而L是综合考量布局、碰撞安全等设计的结果,用它来证明空间率优秀说服力并不强。

  更何况,第三排的乘坐空间也是在牺牲了后备厢进深的前提下获取的,一个直观的数据就是,在启用第三排时,问界M7的后备厢进深是毫米,而理想one是毫米,而且别忘了,这还是在款理想one改款后第三排腿部空间增加了41毫米的情况下做到的。

  所以,即使去对比空间,我们可以看到,问界M7虽然乘坐空间在同级表现还是不错的,但跟理想one比没有显出差距来,后备厢空间也不如理想one。

  车机和配置:鸿蒙系统是亮点,辅助驾驶能力偏弱。

  说到车机,说到鸿蒙座舱,我相信这是华为粉丝高呼的拿分项目。对不起,碍于篇幅我想单开一篇系统展开去讲车机和交互这块。在这里我简单说点不同意见:

  首先鸿蒙座舱是非常好用且高度智能化的,其车机反应速度和流畅度业界领先,比如如果你有鸿蒙系统的手机或是其它相关设备,那么可以进行无缝的映射和链接,这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生态。但是如果你是iOS党,效果会打折扣。但我要说的重点是,汽车作为一个独立的移动交通工具,车机和交互好用与否并不是现在的华为或者小米、百度、苹果拿现有的自己生态和逻辑去安到车内就OK。这个像平板一样的中控屏幕虽然很多车都在采用,但这个像极了电脑桌面的界面和风景背景和UI,过于移动设备化的感觉,跟独立的车不是很搭,我甚至想到了早期去加装的第三方导航设备,尽管处理速度和功能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个性化,我还是拿理想one来说,UI的设计更注重跟整个内饰布局和风格的匹配,卡片设计也更简洁,没有花哨的东西,四个独立的屏幕各司其职,到今天也有人觉得这是为了炫酷和堆料,“科技感就是各种屏幕的堆砌吗”的嘲笑声不断。但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独立区域的功能不需要进入二级菜单即可。举个例子:在取消了实体按键的内饰设计的今天,假如只有一块屏幕,那必然意味着所有功能都需要在这块主屏上去调取,比如我们拿空调区域来说,问界M7需要点开空调界面,虽然都是视觉化操作界面,而理想one是集中到了下方的独立屏幕上,直接用手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即可,也就是所谓的“盲操作”。另外,多屏还意味着,不同功能可归类集中分配到各个屏幕,从而使各个屏幕属性更强更专一,更为简便化。非要点开二、三级的操作,用语音处理即可。

  这里不是要各个车机之间比个高低,而是说,华为为其打造的鸿蒙座舱是问界M7的加分项,但不是消费者为整车买单的决定性因素。

  然后简单提一下智能辅助驾驶层面,问界M7相对于理想one来说比较基础,只具备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也意味着没有像理想one的高精地图、更高阶的自动变道辅助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并线等高阶辅助功能,更不要谈及配备激光雷达的L9了。我好奇的是,余承东把M7定位为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那对于辅助驾驶系统成熟且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台新能源车型,M7是否有些抠了?

  动力系统无惊喜。

  有人说,动力系统上,光是问界M7搭载的是1.5T四缸增程器这点就强过理想one那没人要的破面包东安1.2T三缸。对不起,这两台车,我谁也不站队。还在喷增程器是3缸的同学,得问问自己是不是明白什么是增程式汽车了。

  既然增程式车型的发动机只起到发电而不参与直驱车辆,也没有变速箱,从而能稳定运转到一定转速区间去发电。那么,纠结于使用几缸,这不是扯呢吗?

  增程式汽车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是用更小体积、更小排量、更少缸数的增程器还能获得更高热效率转化、更少的油耗、更长的纯电续航,从而不需要走换电这条路也能解决续航焦虑,这才是增程式车型应有的技术探索和方向。

  如果说7年前理想one在买不到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没有成功车型市场可以探索和无经验的基础上,把一个破三缸热效率做到33%,也算相当可以了。而增程器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从近20万个车主身上也得到了验证,但理想L9多年后只把由自己开拓的增程式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只推进了一小步,那按理说,想干掉理想,其它品牌的机会来了。

  可惜,问界作为想走增程式道路的品牌,只顾着抄理想作业,也并没有好到哪去,甚至理想one缸体是铝合金,问界还是铸铁的。即使排量更大,使用了4缸,热效率和续航却也好不到哪去。

  比如,跟理想one同价位的四驱版车型,WLTC纯电续航公里,综合续航公里,跟理想one的公里和综合续航公里差不多,而牺牲了一部分动力和一个电机的两驱版本,续航来到了公里,综合续航公里。听上去,干不过L9,还是比理想one强嘛,别急,问界M7的油箱,却到了60L。而理想one是55L,还记得当时21款理想one将20款油箱大了10L换来的综合续航带来的嘲笑吗?

  相较于续航,问界M7四驱版4.8秒的性能还是两驱版7.8秒的性能,与6.5秒的理想one,优势就更凸显不出来了,不信你去理想one车主们,要是买这台二胎奶爸车是为了过分在乎加速性能和操控,谁家里除了理想还没有台专门用来谈驾驶乐趣和性能的其它车啊?而使用者更不会在乎在9成市区,1成偶尔长途和高速的用车环境下,问界能多省出来的那1、2L油耗。什么?你天天长途高速?这俩车都别看,油车在向你招手,什么?不需要跑高速长途,纯电欢迎你。

  最后再来提及一下问界M7的悬挂,没什么太好说的,与理想one一样,前麦佛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但是理想one多了悬挂电控软硬可调。当然,理想one底盘过于松散,除非加装阻尼平衡杆。我好奇的是:为什么问界M7不采用M5的前双叉臂独立悬挂呢?

  其它配置上,问界M7和理想one也是互有你有我无,你强我弱的状态,碍于篇幅,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全文总结:及格,但不优秀。

  应该说,问界M7在同级中,尤其是对比燃油车型,无论是配置还是动力都是有优势的,还有增程式车型独有的市区短途用电零油耗,高速用油比纯电没有续航焦虑,可上绿牌、免购置税等加成,在理想开拓和已经证明成功的这个级别的中大型SUV市场还是整体表现不错的。

  只是,问界M7有些过于抄理想one的现成作业了,作为问界M7的最大竞品,M7有优于理想one的地方,可惜这个优势并没有被放大和拉开,更不要提及L9了。而华为的名号加成也不是购买这台车的决定因素,要知道你的用户手册上,厂商写的是塞力斯汽车。汽车领域,你是小米和苹果也不好使,而理想one深耕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多年,所积攒的庞大用户基数和口碑以及忠诚度和转化率、回购力也不是虚的,更可况,问界M7这一点点强于理想one的优势,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后劲,很快也会被取代理想one的L8超过。

  但我个人还是支持理想和问界,强者对抗,真正受益的是消费者,而真正被挤压和难受的,恐怕是那些传统品牌。

  (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