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体

年Word版国网公司电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2/6/21 10:58:45   
7.通用作业7.1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7.1.1高处作业7.1.1.1按照GB的规定,凡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应有人监护。7.1.1.2物体不同高度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见表4,地面施工人员不得在坠落半径内停留或穿行。

7.1.1.3高处作业的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7.1.1.4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防滑鞋,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7.1.1.5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带。7.1.1.6高处作业时,宜使用坠落悬挂式安全带,并应采用速差自控器等后备防护设施。安全带及后备防护设施应固定在构件上,应高挂低用。高处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安全带绑扎的牢固情况。7.1.1.7安全带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带。7.1.1.8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和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或用绳索拴在牢固的构件上,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上下传递物件应使用绳索,不得抛掷。7.1.1.9高处作业人员在攀登或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失去保护。杆塔上水平转移时应使用水平绳或设置临时扶手,垂直转移时应使用速差自控器或安全自锁器等装置。杆塔设计时应提供安全保护设施的安装用孔或装置。7.1.1.10高处作业人员上下杆塔应沿脚钉或爬梯攀登,不得使用绳索或拉线上下杆塔,不得顺杆或单根构件下滑或上爬。7.1.1.11攀登无爬梯或无脚钉的电杆应使用登杆工具,多人上下同一杆塔时应逐个进行。7.1.1.12高处作业区附近有带电体时,传递绳应使用干燥的绝缘绳。7.1.1.13在霜冻、雨雪后进行高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冻和防滑措施。7.1.1.14在气温低于-10℃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施工场所附近宜设取暖休息室,并采取防火和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措施7.1.1.15高处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安全绳(带)损坏。7.1.2交叉作业7.1.2.1施工中应避免立体交叉作业。无法错开的立体交叉作业,应采取防高处落物、防坠落等防护措施。7.1.2.2交叉作业时,作业现场应设置专责监护人,上下层施工人员应相互配合,上层物件未固定前,下层应暂停作业。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不得上下抛掷,不得在吊物下方接料或停留。7.1.2.3在夜间和光线不足的地方不得进行交叉作业。7.2起重作业7.2.1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应有机械配置、大型吊装方案及各项起重作业的安全措施。7.2.2起重机械拆装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7.2.3特殊环境、特殊吊件等施工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必要时还应经专家论证。7.2.4起重机械使用前应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7.2.5起重作业应由专人指挥,明确分工。7.2.6重大物件的起重、搬运作业应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7.2.7起重机械的各种监测仪表以及制动器、限位器、安全阀、闭锁机构等安全装置应完好齐全、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或拆除。不得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7.2.8各类起重机械应装有音响清晰的喇叭、电铃或汽笛等信号装置。在起重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应标以鲜明的色彩标志。7.2.9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对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状况和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或专项检查,并指导、追踪、督查缺陷整改。7.2.10起重机应配备灭火装置,操作室应铺橡胶绝缘带,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及堆放有碍操作的物品,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室;起重作业应划定作业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7.2.11每次换班或每个工作日的开始,对在用起重机械,应按其类型针对与该起重机械适合的相关内容进行日常检查。7.2.12起重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熟悉起重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7.2.13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环境、架空电力线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7.2.14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7.2.15起吊物体应绑扎牢固,吊钩应有防止脱钩的保险装置。若物体有棱角或特别光滑的部位时,在棱角和滑面与绳索(吊带)接触处应加以包垫。起重吊钩应挂在物件的重心线上。7.含瓷件的组合设备不得单独采用瓷质部件作为吊点,产品特别许可的小型瓷质组件除外。瓷质组件吊装时应使用不危及瓷质安全的吊索,例如尼龙吊带等。7.2.17当确需两台或多台起重机起吊同一重物时,应进行论证,并制定专项吊装方案。并应保持两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起重物)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m。绑扎时应根据各台起重机的允许起重量按比例分配负荷,保持升降同步。起重机承担的构件重量应考虑不平衡系数后且不应超过单机额定起吊重量的80%。7.2.18起升重物跨越障碍时,重物底部至少应高出所跨越障碍物最高点0.5m以上。7.2.19吊起的重物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7.2.20起重机在作业时,车身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软铜线可靠接地。作业区域内应设围栏和相应的安全标志。7.2.21吊件和起重臂活动范围内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或停留。7.2.22起重机在作业中出现异常时,应采取措施放下吊件,停止运转后进行检修,不得在运转中进行调整或检修。7.2.23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7.2.24在高寒地带施工的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更换冬、夏季传动液压油、发动机油和齿轮油等,保证油质能满足其使用条件。7.2.25起重作业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之间不得小于表5安全距离要求,且应设专人监护。表5起重机及吊件与带电线路及其他带电体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沿垂直方向沿水平方向≤..?..?..206.......1.03.3.00±50及以下5..00±..20±50.0.00±.2.00±83.3.00±110.0.00

注1:±kV数据为按海拔m校正,海拔0m时安全距离为10.00m,海拔m时安全距离为8.50m;kV数据为按海拔m校正,其他等级数据按海拔m校正。

注2:表中未列电压等级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执行

7.2.26长期或频繁地邻近架空线路或其他带电体作业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7.2.27起重指挥要求:a)起重吊装作业的指挥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b)起重指挥信号应简明、统一、畅通。c)操作人员应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d)操作室远离地面的起重机械,在正常指挥发生困难时,地面及作业层(高空)的指挥人员均应采用对讲机等有效的通信联络进行指挥。7.3焊接与切割7.3.1一般规定7.3.1.1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衣着不得敞领卷袖。7.3.1.2作业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应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辅助人员亦应配戴上述护目装置。7.3.1.3在作业前,操作人员应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环境进行检查。7.3.1.4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衣着要灵便,戴好安全帽和使用阻燃安全带,穿胶底鞋,不得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7.3.1.5焊接、切割设备应按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安全规程使用。7.3.1.6焊接、切割设备设备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停止使用并由维修人员修理。7.3.1.7焊接、切割的作业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7.3.1.8焊接、切割作业只能在无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实施。7.3.1.9不得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周围10m范围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7.3.1.10所有焊接、切割的操作应在足够的通风条件下,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方式。7.3.1.11在风力五级以上及下雨、下雪时,不可露天或高处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如必须作业时,应采取防风、防雨雪、防触电、防火花飞溅等措施。7.3.1.12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或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应检查是否留有火种,确认合格后方可离场。7.3.1.13高处作业时,不得随身带着气(焊)割软管登高,或从高处跨越。软管应在切断气源后用绳索提吊,不得见软管缠绕在身上操作,以免触电或爆炸。7.3.1.14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高压线、裸导线及低压电源线。7.3.1.15高处作业时,电焊机及其他焊割设备与高处焊割作业点的下部保持10m以上的间隔,并应设监护人。7.3.1.16高处作业时,所使用的焊条、工具、小零件等应装在牢固的无孔洞的工具袋内,防止落下伤人。7.3.1.17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应有防止触电、爆炸和防止金属飞溅引起火灾的措施。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作业时,宜设挡光屏。7.3.1.18在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的地方应配置适宜、足够的灭火设备。7.3.1.19焊接或切割作业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或气源,整理好器具,仔细检查作业场所周围及防护设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7.3.1.20盛装过油脂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应采取清理、置换等措施后,方可进行焊接或切割。施焊或切割时,容器盖口应打开,施工作业人员不得站在容器的封头部位。7.3.1.21不得在油漆未干的结构或其他物体上进行焊接。7.3.2电弧焊7.3.2.1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应根据施工区需要而设置。多台电焊机集中布置时,应将电焊机和控制刀闸作对应的编号。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不得超过5米,二次侧引出线不得超过30米。一、二次线应布置整齐,牢固可靠。7.3.2.2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防雨、雪措施。7.3.2.3电焊机的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不得多台串联接地。7.3.2.4电焊机各电路对机壳的热态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4MΩ。7.3.2.5电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装置。7.3.2.6电焊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合闸。7.3.2.7电焊机倒换接头,转移作业地点或发生故障时,应切断电源。7.3.2.8焊钳及电焊线的绝缘应良好;导线截面积应与作业参数相适应。焊钳应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7.3.2.9电焊导线不得靠近热源,不得接触钢丝绳或转动机械。电焊导线穿过道路应采取防护措施。7.3.2.10电焊作业台应可靠接地。在狭小或潮湿地点施焊时,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7.3.2.11电焊工宜使用反射式镜片。清除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7.3.3气焊与气割7.3.3.1气瓶运输前应旋紧瓶帽。应轻装轻卸,不得抛、滑或碰击。7.3.3.2气瓶的搬运应使用专门的台架或手推车。7.3.3.3汽车装运时,氧气瓶应横向卧放,头部朝向一侧,并应垫牢,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乙炔瓶应直立排放,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气瓶押运人员应坐在司机驾驶室内,不得坐在车厢内。7.3.3.4车上不得产生烟火,运输乙炔气瓶的车上应备有相应的灭火器具。7.3.3.5易燃品、油脂和带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同车运输。氧气瓶与乙炔瓶不得同车运输。7.3.3.6气瓶存放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靠近热源或在烈日下曝晒。7.3.3.7气瓶存放处10m内不得有明火,不得与易燃物、易爆物同间存放。7.3.3.8不得与所装气体混合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一起存放。7.3.3.9乙炔气瓶存放时应保持直立,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3.3.10乙炔气瓶不得放置在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亦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7.3.3.11气瓶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7.3.3.12氧气瓶卧放时不宜超过5层,两侧应设立桩,立放时应有支架固定。7.3.3.13气瓶的检验应按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过期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气瓶不得使用。7.3.3.14使用中的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垂直放置并固定,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7.3.3.15各类气瓶不装减压器不得直接使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减压器。7.3.3.16气瓶瓶阀及管接头处不得漏气。应经常检查丝堵和角阀丝扣的磨损及锈蚀情况,发现损坏应立即更换。7.3.3.17乙炔气瓶的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MPa(1.5kgf/cm2),输气流速每瓶不得超过1.5m3/h~2m3/h。7.3.3.18气瓶的阀门应缓慢开启。开启乙炔气瓶时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7.3.3.19施工现场的乙炔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7.3.3..20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可用浸40℃热水的棉布盖上使其缓慢解冻。7.3.3.21气瓶内的气体不得全部用尽,氧气瓶应留有0.2MPa(2kgf/cm2)的剩余压力;乙焕气瓶应留有不低于表6规定的剩余压力。用后的气瓶应关紧其阀门并标注"空瓶”字样。7.4季节性施工7.4.1夏季、雨汛期施工7.4.1.1夏季高温季节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7.4.1.2应加强夏季防火管理,易燃易爆品应单独存放。7.4.1.3雨季前应做好防风、防雨、防洪等应急处置方案。现场排水系统应整修畅通,必要时应筑防汛堤。7.4.1.4雷雨季节前,应对施工机械、跨越架等的避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接地电阻测定。7.4.1.5台风和汛期到来之前,施工现场和项目部的临建设施以及高架机械均应进行修缮和加固,准备充足的防汛器材。7.4.1.6对正在组装的杆塔应确保地锚埋设和拉线固定牢靠。7.4.1.7铁塔一经安装应即时接地。7.4.1.8机电设备及配电系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绝缘检查和接地电阻测定。7.4.1.9台风、暴雨发生时不得施工作业。7.4.1.10台风、暴雨、汛期过后,应对临建设施、跨越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7.4.2冬季施工7.4.2.1应为作业人员配发防止冻伤、滑跌、雪盲及有害气体中毒等个人防护用品或采取相应措施,防寒服装等颜色宜醒目。7.4.2.2当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不宜进行施工作业,确需施工时,主要受力机具应提高安全系数10%~20%。7.4.2.3施工机械设备的水箱、油路管道等润滑部件应经常检查,适季更换油材;油箱或容器内的油料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不得用火烤化。7.4.2.4对取暖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用火炉取暖时,应采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应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根据需要配备防风保暖帐篷、取暖器等防寒设施。7.4.2.5汽车及轮胎式机械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更换雪地胎或加装防滑链。7.4.2.6冬季基坑的施工方案中应根据土质情况制定边坡防护措施,施工中和化冻后要检查边坡稳定,出现裂缝、土质疏松或护坡桩变形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7.4.2.7用明火加热时,应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人员离场应及时熄灭火源。7.4.2.8严寒季节采用工棚保温措施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a)使用锅炉做为加温设备,锅炉应经过压力容器设备检验合格。锅炉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取证。b)工棚内养护人员不能少于2人,应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的措施。c)采用苫布直接遮盖、用炭火养护的基础,应留有通风口,加火或测温人员应先打开苫布通风,并测量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达到符合指标时,才能进入基坑,同时坑上应设置监护人员。7.4.2.9在霜雪天气进行施工作业时应及时清除场地霜雪,采取防冻防滑措施。7.5特殊环境下作业7.5.1山区及林(牧)区施工7.5.1.1山区及林(牧)区施工应严格遵守当地关于防火的相关规定。7.5.1.2山区及林(牧)区施工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工作。7.5.1.3山区及林(牧)区施工应做好森林脑炎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预防工作,及时为作业人员注射疫苗,配备相关药品。7.5.1.4砍伐通道和清理作业场所的树、竹时,应控制其倾倒方向,不得多人在同一处对向砍伐或在安全距离不足的相邻处砍伐。树、竹倾倒的安全距离应为其高度的1.2倍。7.5.1.5砍伐工具在使用前应做检查,砍刀手柄应安装牢固,并备有必要的辅助工具。7.5.1.6上树砍伐不得攀附脆弱、枯死或尚未砍断的树枝、树木。7.5.1.7砍伐树木时,应设监护人。树木倾倒前应呼叫警告,砍伐人员应向倾倒的相反方向躲避。7.5.1.8在电力线、通信线或建筑物附近砍伐树木时,应事先采取安全措施。7.5.1.9在深山密林中施工应防止误踩深沟、陷阱。应穿硬胶底鞋。在路滑或无路及过沟、崖、坑、墙、涧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得穿越不明深浅的水域和薄冰,同时应随时与其他人员保持联系。7.5.1.10山区及林(牧)区施工做好防毒蛇、野兽、毒蜂等生物侵害的措施,施工或外出时应保持联系,应携带必要的应急防卫器械、防护用具及药品。7.5.1.11施工人员不得单独远离作业场所。作业完毕,施工负责人应清点人数。7.5.2高海拔地区施工(海拔m及以上)7.5.2.1作业人员应体检合格,并经习服适应后,方可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均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7.5.2.2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宜配备高压氧舱。7.5.2.3合理安排劳动强度与时间,为作业人员提供高热量的膳食。7.5.2.4根据需要应配备防紫外线灼伤的眼镜、防晒药膏等紫外线防护用品。7.5.2.5掏挖基础施工中,必要时应及时进行送风,同时基坑上方要有专责监护人。7.5.2.6在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小型氧气瓶或袋,感觉身体不适应及时终止作业。7.5.2.7应配备性能满足高海拔施工的机械设备、工器具及交通工具,机械设备、车辆宜配备小型氧气瓶或袋等医疗应急物品。7.5.2.8施工或外出时不得单独行动,并应保持联络,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食物、饮用水,车辆燃油等应急物品。7.5.2.9高原地区施工需要考虑机械出力降效情况,必要时通过试验手段进行测试。7.5.在有毒蛇、野兽、毒蜂或其它有害生物的地区施工或外出时,应保持联络通畅,应携带必要应急的防卫器械、防护用具及药品,应采取防范措施。7.5.3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区施工在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应与当地有关部门保持联系,设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