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朱静霞在过去的年,三峡工程坚守使命,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新的现实意义与高度。演绎现代版的“大禹治水”自具备挡水条件以来,三峡工程连续多年充分发挥防洪作用,成功应对洪魔的多次袭击,年也不例外。年6月下旬,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共有1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7月5日6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5万立方米每秒,年“长江第1号洪水”在上游形成。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国家防总、长江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的科学指导以及三峡集团的精心组织下,自年7月初开始便持续增开深孔加大出库流量,以便腾出防洪库容,应对洪水。洪水过境期间,三峡水库进行了多轮次拦洪、削峰、错峰,累计拦蓄洪水20余亿立方米,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百炼方能成钢。年7月13日,受长江上游新一轮强降雨影响,年“长江第2号洪水”在上游形成;7月14日10时,三峡入库流量达6万立方米每秒,创下年最高值。为使洪水顺利通过三峡水库,按照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的调度指令要求,自7月11日20时起,三峡集团相关单位开启三峡水库多个泄洪深孔和一个排漂孔,加大水库下泄流量至4.2万立方米每秒,在洪水到来前预留了足够的防洪库容。两轮次大洪水顺利通过三峡水库,足以证明三峡工程设计之初提出的“拦蓄上游大洪水,确保坝下游防洪安全”的防洪作用得到显著发挥。事实上,在长江上游并未发生大洪水,而坝下游地区发生大洪水的情况下,三峡工程仍能利用自身巨大的调蓄能力发挥防洪作用。年,长江中下游出现大洪水,三峡水库为此拦蓄洪水60亿立方米,比荆江分洪区50亿立方米的蓄洪量还大,将并不多的2.8万立方米每秒的上游流量,削减到近乎枯水期流量立方米每秒,通过科学调度和优化运行,拓展了防洪效益。三峡工程治水兴邦,可谓现代版的“大禹治水”。为长江黄金水道疏通“血管”年,三峡船闸继续保持安全高效运行,三峡升船机试通航运行安全有序,三峡枢纽通过量总计1.44亿吨,同比增长3.87%,保障了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年,三峡船闸通过各类船舶4.2万余艘,通过旅客1.4万余人次,通航率超过90%,通过量1.42亿吨,超过设计能力42%,再创历史新高。三峡船闸安全高效运行15年来,通过实行米水位四级运行、下行一闸室待闸、上下游靠船设施改造、选用新型浮式系船柱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通航效率。同时,在流域枢纽管理局通航运行管理团队的精心组织下,三峡船闸经历多次计划性停航检修,船闸人字门、反弧门和油缸等关键设备的“身体状态”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提高了三峡枢纽的通航潜力。作为我国第一座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投入使用后,也充分发挥船舶快速过坝通道的作用,与三峡船闸一起,形成三峡大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壮美景象。年,三峡升船机累计通过旅客15.4万余人次、船舶余艘,过机船舶货运量超过万吨。三峡工程通航效益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美丽长江增添生态底色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长江“四大家鱼”,其产卵繁殖必须具备合适水温、合适涨水过程等条件。三峡工程“生态调度”在确保洪水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营造人工洪峰,为长江“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创造有利条件,是其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年,三峡工程共实施两次生态调度试验。监测数据显示,生态调度期间,宜昌至监利江段水温为20摄氏度左右,达到“四大家鱼”产卵的合适水温;同时,“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显响应,生态调度期间仅湖北宜都断面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总规模就约亿粒,其中“四大家鱼”繁殖总规模约为13.3亿粒,为历年之最。生态调度试验仅是三峡工程发挥生态效益的一个缩影。每年冬春两季,长江进入枯水期,三峡水库便启动补水调度,增加下泄流量,有效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年汛前消落期间,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天,补水总量约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试验性蓄水期间,三峡水库9月、10月平均下泄流量远高于国家批复的最低下泄流量标准,兼顾了下游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此外,在充分发挥防洪、航运、生态补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前提下,年,三峡电站通过积极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中小洪水优化调度等,实现增发电量约56亿千瓦时,进一步提高了水能利用率,累计生产超过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作出了新的贡献。来源:中国水利报年1月23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