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体

从普通维修工到全国技术标兵,他一步一个脚

发布时间:2022/9/12 16:13:1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岩李从伟

5月16日早班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综采二区维修工李平和两个同事结伴,前往综采一区学习室“占座”。“吕晓旭下午有维修课,晚了没座得站着听!”李平说着,脚步未停迈进学习室。

吕晓旭何许人?翻开吕晓旭的技能档案,年,他与师傅孙化阁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名师高徒”;年,他与徒弟侯松又被集团公司评为“名师高徒”。从业十年,吕晓旭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维修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高徒”到“名师”的蜕变,又让“高徒”再延续下去。

维修工修不了机器

如同战士不会扛枪

年6月的一天,吕晓旭从煤炭技术学院毕业后,首次下井到了唐口煤业工作面。工作面上的“三机”、顺槽里的设备列车,各类开关、电机,让他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他对老师孙化阁说:“这真是个庞大的煤炭生产车间,我要努力学会修这些机器。”

孙化阁忍不住笑了:“这叫采煤工作面,我带你仔细看看。”吕晓旭兴致勃勃,但当他看到德国电机及很多设备铭牌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英文时,他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高中时的吕晓旭数学能考到分,英语却偏科到三五十分,偏偏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

孙化阁告诉他:“实习多观察,但安全一定先掌握好。”3个月的实习,吕晓旭无外乎跑跑腿,给老师递递工具。孙化阁看他学习热情不高,又处于实习期,对他也没做太多要求。

时光过往如轻烟,转眼公司成立了充填中心。工友中大多数人调走或换岗,吕晓旭所在电站只剩下他们三名职工。那次工作面刚投用的变频器一体机,刚试过车就开不起来了,一开就报故障。面对新设备,三名维修工束手无策。跟班区长急得团团转,直到联系了两个厂家技术人员才修好。

领导和同事焦急的身影,深深刺痛了吕晓旭的心,让他感到羞愧、自责,催他自立、自强。“维修工修不了机器,如同战士不会扛枪!”吕晓旭说。

知耻而后勇,吕晓旭像变了个人,对每一个工具对应的每一个部件,每一台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他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积累。他把职责范围内所有的设备排好号,在工作面每班按照“走千步路,拆装百个螺丝,维修保养十处,掌握一个新知识点”的原则要求自己,并按要求坚持做下去。从基础抓起,到慢慢自己顶岗,从3人遇到问题相互商量形成一致方案,到后来发现问题直达病灶解除难题,吕晓旭用了近3年时间。

干工作得胆大心细

害怕解决不了问题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干工作得胆大心细,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吕晓旭说。那段时间地面加工车间有一台没修好的开关,吕晓旭下班就去研究:“这台开关本来是坏的,我来修要么修好,要么修得更坏,但胜算在50%,这比买彩票中奖概率大多了。”

同一批9名技校毕业生中,他第一个把开关所有螺丝全部拆卸,构造原理全部弄通,装好后让废旧开关重新投用。

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他班后学理论,休班回家也不例外。年的一天,儿子要绘本,他准备去图书超市买,回来正好赶上妻子做好晚饭。妻子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手机打了几遍也没接,就带着儿子径直奔图书超市去了。

到了图书超市,发现吕晓旭正站在书架前,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厚书。看到妻子吕晓旭感到意外,说:“看到这本采煤机工具书,翻着翻着就入迷了。”

来济宁上班这天,因为行李包太满了,妻子把包里那本破旧的笔记本掏出来就要扔垃圾桶。吕晓旭赶紧制止,“这个必须用,别的可以不带,那本子上记的都是井下要紧的东西!”

妻子顺势打开了笔记本,里边黑笔的、蓝笔的;工整的、潦草的;纯文字的、带草图的,全是一些电气设备方面的内容。于是,妻子对丈夫旭增加了几分理解,涂抹和记录的越多,本子越破旧,说明他越努力。为此,妻子给吕晓旭缝了一个笔袋。

这个笔袋从此踏上了家与矿之间的征程,两点一线,寒暑易节从不间断。吕晓旭每次都把记录的东西,利用在家的时间整理并消化。

电话24小时开机

有疑难故障他带头上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随着吕晓旭的维修技能越来越扎实,工区及班长开始安排吕晓旭跟班维修。

吕晓旭对第一次单独处理问题记忆犹新。那是工作面生产期间,吕晓旭自己跟班维修。班中12驱组合开关2号电源模块烧了,工作面所有开关均不能启动。生产时间宝贵,工区每隔5分钟就来一个电话,询问现场情况。吕晓旭知道此刻担子全压在自己肩上。他迅速采用借电法,把所有电源模块线路接到1号电源模块上,而此时只有煤机可以开起来,转载机等设备仍然纹丝不动。经过冷静分析,他将模块1的电压降低,又调整了开关参数。经试车,工作面全线启动了。

这件事对吕晓旭无疑是一个激励,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心:要做采煤设备的维修能手,不仅要把精力用在工作及技能上,一旦遇到困难,也要顶上去,积极克服。

同样是工作面跟中班期间,这天采煤机摇臂在生产中突然不能上下摆动。吕晓旭到现场一看,知道这要么是调高油缸坏了,要么就是油缸锁坏了,但问题是现场只有1名维修工,要更换近1吨重的油缸,似乎不可能。

在正常推采时间,浪费一秒钟都是不容许的。吕晓旭安排专人对采煤机、运输机停电后,立即与生产班长取得联系,备好两个3吨的手拉葫芦,耙销子的专用工具,并把现场的浮煤迅速清理掉,准备工作就绪。

调高油缸连接销位于采煤机机身下部,上面用葫芦固定缸体后,人员要仰面躺在机底狭小的空间里,由底往上仰面作业。吕晓旭在脑袋底下铺上棉袄,防止底煤硌疼脑袋,钻进狭小的空间,用专用靶子投连接销——连接销经氧化锈蚀,浮沉侵入空隙。油缸渗出的油从缸底慢慢滴落,一会儿就落在了脸上。油温近70度,落在脸上如针扎一样。吕晓旭全然不顾,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耙掉2个连接销。清理附着物、找点、用力……

以后的日子,当遇到调高油缸需维修或更换,当油封磨出间隙渗油等问题出现时,这项“躺着干”的工作就由吕晓旭主动包揽了。

吕晓旭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工区的认可,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经常被推荐参加集团公司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大赛。

中国技能大赛——“河南能源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吕晓旭经集团公司选派,经过沉着应战,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比赛,咱淄矿集团综合成绩在山东能源和山东省各参赛队中名列第一。”谈起赛场的经历,吕晓旭自豪地说。

集团公司给载誉而归的吕晓旭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科技创新工作室,吕晓旭也担任起了技术带头人的角色,他的班组成员也变成了整个公司的科技攻坚力量,“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感慨,也不曾骄傲,就是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目前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矿井下的所有疑难故障,我都必须第一时间迅速解决,平日里我还要往返于淄矿技校进行授课,下了班还要抽出来时间进行备课,另外我们科创工作室还在进行着科技降本,减人提效的设备更新和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在吕晓旭科创工作室成立之后,吕晓旭已经带领他的团队,为集团公司设计发明了多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涉及安全保障,节能降本等方面的全新设施设备,目前吕晓旭团队研发的“流体动力自动加油装置”已经全集团投入使用,大幅节省人工成本,减少设备投入,收到了集团上下一致好评。

“每个人的成长路线各不一样,当年电站上技术力量薄弱,我是被逼出来的。现在,我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传给工友们,让他们少绕弯路,服务生产。”如今吕晓旭的技能分享课总是座无虚席,有时兄弟单位维修工还前来“取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