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体

跟着走啥都有双循环打破上市公司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8 21:21:59   

来源:证券日报

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公司高管热议“双循环”

跟着走啥都有“双循环”打破上市公司发展“天花板”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双循环”有望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最滚烫的热词之一。而主动跟随“双循环”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则成了众多上市公司打破发展“天花板”的致胜妙手。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年10月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下,上市公司在国内和国际都有机会。上市公司坐拥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同时还有国际大市场,这个时候要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于3月3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关键还是要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四个核心,即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再精准发力。”

《证券日报》记者还采访了多位两会代表委员、上市公司高管及业内专家学者,倾听他们关于如何协同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如何深化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建言。

“国内大循环”释放强大潜力

免税成企业融合发展试验田

在我国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过程中,消费企业对国内市场消费者需求深度挖掘、满足,成为“双循环”发展过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提升消费能力,最重要的是畅通消费循环渠道,例如,加强国内高端产品的对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下消费者表现出的旺盛购买力,也从侧面验证了商品供给与消费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性。

据海南省商务厅通报,今年1月份,海南省9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40.5亿元,同比增长%,免税购物人数、免税购物件数均实现大幅增长。

“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度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退的严峻现实,我们已经认识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离岛免税额度由3万元提升至10万元、鼓励企业所得税率降至15%、人才个人所得税不超过15%、岛内居民基于正面清单免税购买进境商品等政策。作为企业,居然之家敏锐地察觉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迅速对国内免税市场做出了战略布局。”居然之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据悉,居然之家下属全资子公司海口居然之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海南旅投黑虎科技有限公司,约定合资成立海南旅投居然日用消费品免税有限公司,共同在海口店开展日用消费免税品经营等业务。

对此领域业务看重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中国中免发布的公告显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尤其是下半年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的实施,中国中免充分把握政策机遇,深耕离岛免税市场,其主营业务持续向好;王府井也发布公告,公司于年1月15日与海南橡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分别出资成立海南王府井海垦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海南海垦王府井日用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用于发展运营海南省岛内免税项目和岛内日用免税品项目并开展免税品经营管理。

除了引入免税店业务之外,对更多上市公司而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更像是企业融合发展之下的一块“试验田”,基于政策的支持,人才引进、业态拓展皆有多种可能。

居然之家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大家居”与“大消费”的业态融合,并做出了大胆尝试,“在海口店,居然之家规划了平方米的卖场,并与相关具有免税资质企业展开合作,在租赁业务的基础上,共同经营居民免税业务,为未来进一步深入参与免税消费业务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年,居然之家自持物业的海旅免税城在海南离岛免税相关业务销售有望突破35亿元。”居然之家上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公司还在海南省设置了品牌运营管理中心,“这样既能享受到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政策红利,又便于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

消费和投资是“三驾马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内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我们广大企业要抓住消费升级和新型消费的机会,以优质的、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引领消费增长,实现自身发展。”宋志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投资方面,我国在乡村、偏远地区和城市局部地区等地区和部分领域基础设施、功能设施仍然存在短板,乡村振兴、都市圈、新基建的建设需求旺盛,投资的必要性和作为空间很大,对于相关企业是机遇。“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注意融资结构优化,千万不能再走重复建设、低效建设、高耗能高污染建设的老路。”

把握历史机遇“走出去”

医疗“双雄”夯实“中国担当”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给出口造成了冲击,但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国内经济率先复苏,反而创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机遇。

这一点在医疗器械、核酸检测、疫苗等抗疫概念上市公司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中国创新效率、创新速度引领全球,中国医药产业“走出去”能力日趋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医疗产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智造”“中国担当”的认可程度也大大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圣湘生物新主线。“国际化是圣湘生存的必要条件。”戴立忠表示,圣湘生物国际化步伐大幅提速,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显著提升,国际市场渠道网络更加健全,为未来公司在国际市场拓展新的项目、占据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速国际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圣湘生物的检测方案的可及性是当前全球众多国家急需的,将在全球重大疾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极大价值。

据介绍,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已服务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累计向国内外捐赠价值近1.6亿元疫情防控物资,助力国内外数千家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或数倍到数十倍增长;在全球众多国家成为当地抗疫核酸检测主导方案,在部分国家市场占有率超过80%,欧洲已成为公司新冠产品第一大出口地区,也让全球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抗疫方案”“抗疫经验”,彰显中国力量。

英科医疗也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英科医疗董秘李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把握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厚积薄发,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股东、全球抗疫工作,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始终坚持研发集成全球最先进的手套生产装备,生产线的速度、产品品质、克重降低、能耗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同时对中国优势资源、生产要素进行了充分整合,结合充足的资本进行先进产能的扩张部署,是全球一次性手套行业中产能提升最快的企业。”

“我们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服务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名客户,广泛的客户群体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更提升了自有品牌的知名度。”李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实际上,高效的供应链使英科医疗在原材料保障等层面获得了更多竞争的砝码。“疫情期间,丁腈橡胶和PVC糊树脂等原材料剧烈的价格波动,对企业的运营能力造成很大挑战。供应链整合的战略,保障了公司迅速壮大业务版图的战略步伐。”

据了解,在各项综合优势的共同驱动下,英科医疗由全球第八大一次性手套生产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份额由年末的不到3%上升至年前三季度的超过11%,实现直线超车,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真正的行业领军者,生产的一次性手套99%以上达到医疗级水平。谈及未来,英科医疗表示,将持续保持在技术、资本、资源、营销、团队等领域的核心优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特性和盈利能力,应对行业的一切机遇和挑战,通过实施扩大全球产能、提升市场份额等战略,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深化国际国内“两栖”

“中国制造”卡位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大批上市公司也早已实现国际国内市场“两栖”,向跨国公司的方向迈进。在“双循环”大战略下,不少上市公司深化加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尤其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一些拥有深厚积淀的制造业龙头上市公司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多个环节占据明显的卡位优势。

年,通过数字化、国际化转型,三一集团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拿下了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两块“世界金牌”,三一集团产品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做到市场第一。三一重工利润居行业全球第二,人均产值行业第一,迈入世界一流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近年来,三一集团始终保持着每年5%以上的研发投入,持之以恒的研发创新为其国内国际“两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三一集团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万件,申请及授权数量居国内行业第一,通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成功研制出专用底盘、发动机、控制器、油缸、泵阀马达、减速机、回转支承等核心零部件,彻底告别“卡脖子”的困境,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有了过硬的技术底气,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自然是如日中天。在经过近年来的国际化战略推进以及海外落子布局,目前三一集团已经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四大产业研制基地,以及覆盖非洲、亚太、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十个销售大区。据了解,在三一集团的整体销售中,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公司业绩的40%,其中70%的收益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坦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才60%,城镇化至少还会持续20年以上,还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于“双循环”带给工程机械行业的重大历史机遇,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新格局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这要求工程机械产业抓住机遇,在发展理念、供给质量、市场创新上积极革新、与时俱进,推动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

国内市场方面,中联重科通过产品智能化,不仅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而且议价能力逐步提升,全面激活和挖掘工程机械市场的内需潜力,紧抓国内大循环发展契机。据了解,目前公司已累计向市场推出多款智能化的4.0产品,市场销售占比已超过90%。国外市场方面,中联重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向内发力,为工程机械产业的高水平开放打开外部空间。郭学红表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创新’和‘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双市场和双供给体系。”据介绍,目前中联重科已经构建了全球化制造、销售、服务网络。在生产制造基地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园区的整合和布局,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产业制造基地。在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方面,公司产品市场已覆盖全球余个国家和地区,搭建起了全球物流网络及零配件供应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制造业要在全球展示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她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以产品技术升级带动“双循环”更好地“转”起来。在好的环境下,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真正掌握核心科技,与地区建设相结合。

“国内方面,‘卡脖子’技术的解决、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业互联网、大健康、新型消费等都是机会。”宋志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新发展格局

对上市公司就是大机遇

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上市公司未来应该如何深化理解“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又该怎样更好地把握机遇、发挥作用?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为上市公司深耕国内大循环,并不断提升国际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国经济的优势和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将对内部循环形成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消费、投资等国内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也已大多保持在90%以上,内部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伍超明说道。

宋志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上市公司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平台、一个市场新视野,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重大的历史性机会。”

宋志平认为,上市公司在经营战略上可从两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国内大循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向战略新兴产业进行转移,借力数字化进行转型。任何企业遇到困难不应立即离开所在行业,而是先研究在这个行业里如何能够细分行业、细分产品,通过持续创新创造竞争优势。第二,国际国内双循环下,上市公司绝不放弃国际市场,有条件的还要继续深化。我国企业要继续巩固我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今后中国的工厂要“走出去”变成世界的工厂,“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不能放松,继续深入开展,更加重视效益和防范风险。

在谈及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时,宋志平表示:“过去我们是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本,现在我们承诺了更大的改革开放,要以市场换市场,要把技术的全球集成创新纳入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进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54.html
------分隔线----------------------------